世界第二的塞尔维亚,居然打不过排名第24的格鲁吉亚?
你没看错。 就在2025年9月8日,男篮欧洲杯十六强战中,拥有NBA常规赛MVP约基奇的塞尔维亚队,以86:92输给了世界排名仅第24位的芬兰。 不是爆冷——是脸都快被打肿了的那种“翻车”。 更离谱的是,这已经不是本届赛事唯一一次强队栽跟头。 法国被格鲁吉亚掀翻,西班牙90年来首次无缘十六强,三支TOP5球队集体出局,连八强的边都没摸着。
约基奇打了38分钟,砍下31分、14个篮板、7次助攻,数据亮眼得像全明星赛。
对面芬兰队虽然没有NBA球星,但全队五人得分上双,替补席贡献了足足37分。 最后一节,当约老师累得坐在板凳上喘气时,塞尔维亚的进攻直接断电。
这不是第一次。 两年前的东京奥运会预选赛,他们也倒在类似局面。 约基奇一个人扛着全队走,结果越是关键比赛,越没人敢出手。 这次输给芬兰,已经是连续两届欧洲杯止步十六强。 你说他是不尽力? 不可能。 问题是,篮球不是一人游戏。 再强的MVP,在国际赛场也得靠体系支撑。
展开剩余83%而塞尔维亚的问题恰恰出在这儿。 老将退去,新人没接上,战术过于依赖约基奇策应和单打。 一旦对手掐死他的出球路线,整个队伍就像断了线的风筝。
如果说塞尔维亚输得憋屈,那法国队就是输得彻底没脾气。 面对格鲁吉亚,他们全场被压制,最终78:85落败。 要知道,格鲁吉亚此前在国际大赛几乎从未掀起过波澜,FIBA排名长期在20名开外。
但这回不一样。 格鲁吉亚后卫马穆凯拉什维利狂砍26分,三分球8投5中,打得法国队外线像个筛子。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,拥有NBA最佳防守球员戈贝尔的法国队,内线居然成了突破口。 格鲁吉亚用挡拆 突分轮番冲击,愣是把戈贝尔拉出禁区,让他在协防和补位之间疲于奔命。
整场比赛,法国队失误高达15次,三分命中率只有29%。 富尼耶手感冰凉,巴图姆状态低迷,文班亚马倒是拿了18分,可这是他第一次打成年组国际赛事,经验明显不足。 关键时刻没人站出来,团队节奏完全失控。
赛后法国媒体直接开喷:“我们花那么多钱建‘黄金一代’,结果连一支新军都防不住? ”
最让老球迷唏嘘的,还得是西班牙。 这支曾四夺欧洲杯冠军、两届世界杯亚军的劲旅,竟然在小组赛就折戟沉沙。 三场比赛只赢了两场,最后一场输给土耳其后,直接无缘十六强。
这不是偶然。 过去十年,西班牙靠着加索尔兄弟、卢比奥、费尔南德斯这批人撑起一片天。 可如今,加索尔退役,卢比奥因伤缺阵,费尔南德斯虽还在阵中,但已34岁,移动速度大不如前。 新一代球员里,乌斯曼·加鲁巴有潜力,但缺乏大赛历练;其他角色球员更是功能性单一,进攻端基本靠外援式打法。
对阵土耳其那场,西班牙一度领先11分,结果第三节被打出一波22:6,第四节最后两分钟连续三次失误葬送比赛。 镜头扫过替补席,主教练一脸麻木,老将们低头不语。 这一幕,像是一个王朝谢幕的定格画面。
最终出炉的八强名单,上半区是立陶宛、希腊、土耳其、波兰;下半区是德国、斯洛文尼亚、芬兰、格鲁吉亚。 乍一看,似乎还能看出些“传统强弱”之分。 可翻开每一场淘汰赛记录,你会发现——没有一场是轻松拿下的。
希腊险胜以色列,赢了5分;斯洛文尼亚啃下意大利,也就7分优势;德国和芬兰的比赛更是打到最后1.8秒才由施罗德一记抛投绝杀。 这些比分背后,是无数次身体对抗、战术博弈和心理拉锯。
立陶宛作为老牌劲旅,这次打得极为扎实。 瓦兰丘纳斯在内线翻江倒海,场均两双,外线还有库兹明斯卡斯提供火力支援。 他们能淘汰捷克,靠的就是整体性和纪律性。
而格鲁吉亚,这支原本被视为“陪跑”的球队,接连击败法国和瑞典,硬生生闯进八强。
全队场均助攻22.3次,三分出手数排在所有参赛队第三,命中率却高达38.7%,远超平均水平。
字母哥无疑是本届赛事最耀眼的球星。 小组赛阶段,他场均轰下28.6分、11.2个篮板、5.1次助攻,命中率接近六成。
但别忘了,希腊接下来要打的是立陶宛。 这支球队从不迷信个人英雄主义。 他们的打法简单粗暴:高位挡拆、低位背打、外线传导,节奏慢但效率高。 更重要的是,他们有专门对付字母哥的策略——收缩防线,放你中距离,但绝不让你冲进禁区造杀伤。
过去两次交手,希腊都赢了,可分差都在6分以内。
他们甚至特意带上了两名身高超过2米10的替补中锋,就是为了轮番消耗字母哥。
如果说希腊对上立陶宛是“力量之战”,那斯洛文尼亚对阵德国,就是“速度与团队”的巅峰对话。
东契奇依旧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大号控卫。 他在对阵意大利的比赛中砍下34分、9篮板、8助攻,几乎凭一己之力撕碎对手防线。 但他也有软肋——体能分配和防守专注度。 国际赛场强度大,每场都要打35分钟以上,对他的消耗极大。
而德国队完全不同。 他们没有超级巨星,但人人都能打球。 施罗德组织调度,泰斯镇守内线,弗朗茨·瓦格纳在外线牵制,全队场均失误仅10.2次,助攻数排在第二。 他们的防守更是凶悍,场均逼迫对手失误16.5次,排名榜首。
这场对决,很可能决定谁能进入决赛。
很多人以为芬兰能赢是因为运气好。 其实不然。 他们有归化球员马特·摩尔稳定输出,本土后卫劳里·马尔卡宁也能攻善守。 更重要的是,他们的团队协作极其默契,场均传球次数高达278次,仅次于德国。
而格鲁吉亚,正如前面所说,是一匹彻头彻尾的黑马。 但他们黑得有理有据。 主帅阿西莫维奇来自塞尔维亚,深谙欧洲篮球精髓。 他把格鲁吉亚打造成了一支快节奏、高效率的反击型球队。 他们的阵地战成功率并不高,但一旦抢下篮板或完成抢断,就能在几秒内完成得分。
这两支队伍相遇,谁也不敢说稳赢。 芬兰有经验,格鲁吉亚有冲劲。
这是一个越来越多人在问的问题。 为什么约基奇、东契奇、字母哥这样的MVP级别球员,在NBA呼风唤雨,到了国际赛场却常常“隐身”?
原因其实很现实。
其次,欧洲球队普遍重视整体战术,防守联防使用频繁,不像NBA那样允许大量单打。
再加上国家队集训时间短,磨合不够,一旦核心球员被重点盯防,其他人若无法及时补位,整个体系就会崩溃。 看看塞尔维亚就知道了——约基奇吸引包夹,队友不敢投;法国队也是,文班亚马被锁死,其他人找不到进攻节奏。
反观那些走得远的队伍,比如德国、立陶宛、格鲁吉亚,都是依靠团队配合、角色明确、执行力强。 他们不怕明星,因为他们本身就是“群星”。
本届欧洲杯最动人的,其实是那些你不认识的名字。
发布于:广东省大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